為深入貫徹“5824”產業鏈現代化提升行動部署精神,切實加強養護基礎保障,江蘇高養主動出擊,深入一線開展瀝青砼適用石料調研工作,針對石料潛在供應商進行現場考察和評估,從源頭上嚴把石料品質關,打造優質石料基因庫,為“品質高養”的建設筑牢基礎。
開展石料調研工作筑牢原材料管控根基
將優質石料作為品質管控的第一道關,根據《江蘇高養2023年瀝青砼適用石料尋源評估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石料調研工作,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成立調研組,召開會議4次,確定分北線、中線、南線三批組織石料調研,覆蓋4省10余個宕口。開展宕口基本狀況評估,針對生產資質、財務狀況、生產條件等情況開展預評價,技術人員實地現場走訪,深入了解潛在供應商的石料生產能力、石料存貯、石料質量保障能力、石料運輸能力等指標,采用現場打分評級的方式進行評估,同步完成石料的取樣工作;開展材料性能評估,組織中心試驗室對取回的石料進行試驗檢測,主要檢測原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風化情況等以及成品集料的加工特性和資源特性關鍵技術指標,形成試驗檢測報告。
構建石料技術指標體系
打造原材料資源數據庫樣板
針對技術評價不系統、粗放式等情況,在對市場技術狀況廣泛調研基礎上,構建石料技術評價體系。按照排水路面和非排水路面對往年的技術指標進行梳理,結合實際生產應用情況,建立包括資源特性和加工特性的石料技術指標體系。資源特性包括軟石含量、堅固性、壓碎值等11大指標,加工特性包括水洗法小于0.075mm顆粒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等4大指標。對石料調研情況進行評估總結梳理,以《蘇北高速公路養護工程項目瀝青路面表面層玄武巖粗集料技術要求指南》中要求的技術指標為考察準則,對考察覆蓋的10余個宕口的成品集料的特性進行評價分析總結,打造原材料資源數據庫評價樣板。
探索石料信息化管理系統
推動原材料管控精細化
為深入推進石料管控的精細化,啟動建設石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為瀝青路面的施工提供更加精確高效的技術支持。以需要高精度地圖作為底圖支撐,打造包括石料宕口位置、經緯度、儲量、證照信息、合作意愿等信息的石料大數據信息圖;以供應商基本狀況評估、現場實地評估、材料性能評估等基本信息為基礎,基于統計數據和分析結果,生成石料評估報告,并提供石料采購建議和石料生產監管建議等,為設計、施工提供參考,實現石料信息的數據可視化、及時化及可溯化。
?作為養護經濟的鏈群企業,江蘇高養將繼續以石料調研評估為契機,打造優質石料基因庫,建立養護產業的原材料供應鏈,提高養護管理服務水平,持續扎實推進“品質高養”的建設。